1
资讯详情
销售经理生存定律30条
销售经理生存定律30条
2017-05-10 新天地医药联盟
如果你不具备足够的人格魅力,就应该足够专业;如果你不够专业,就应该身先士卒;如果你连身先士卒也做不到,就不要做销售经理。
定律一:销售经理的职责是让业务员被迫勤奋。
在普通企业,勤奋是一种值得赞美的品德;在优秀企业,勤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。
优秀企业的业务员最初是“被迫勤奋”,后来却是习惯性勤奋。
定律二:销售经理的职责是让业务员被迫成功。
优秀企业基本都有一套“纸上作业”系统,白纸黑字把每天的事记得一清二楚,想耍点小把戏并不容易。在优秀经理的领导之下,你想犯错误可能没有机会,你想偷懒可能没机会。最后,不想不成功都很难。
定律三:销售经理的职责不是培养几个营销精英,而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。
成功的管理并不准备招聘一批营销高手或精英。因为他们知道,在普通岗位,高手或精英只有两条路,一是在内部升职,二是被对手挖走
定律四:销售经理的职责不是挖空心思去创新,而是发现和推广创新。
营销创新不是来源于办公室的冥思苦想,而是来源于市场一线的灵机一动。这是销售人员营销创新的源泉。营销创新不能靠个别人的灵机一动,而要变成企业组织的一项流程。
这是企业层面营销创新的源泉。
定律五:经销商管理得好就是天使,否则就是魔鬼。
有人说:“厂商互为工具。”工具者,达到目的就扔。企业的发展,实际是一个不断淘
汰与更换经销商的过程。企业每次营销变革,都会拿经销商动刀。所谓的渠道扁平化,如果没有“杀大户”的决心,是不可能的。
定律六:很多业务员是劳模从政,但千万别留劳模从政后遗症。
很多业务员之所以被提拔为销售经理,不是因为有杰出的管理能力,而是因为有杰出的业绩。业务员是自己干出业绩,销售经理是指导别人干出业绩。
定律七:对优秀的人,管理就是信任。对普通人,信任就是管理。
定律八:人性管理不是人情管理。最大的人性是让对方成功。
人性管理不是惯着对方,并把对方惯出一身坏毛病。最大的人性是逼着对手成功。因此,在处罚员工时绝不能手软,并且告诉对方:在处罚时,我怀着一颗善良的心。或许,当时对方会怨恨你,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感谢你。10年后,对方或许还忘不了你。
定律九:成功状态是一种非理智状态,是最危险的状态。
人在两种状态下智商最低,最容易犯错误。这两种状态分别是:恋爱状态、成功状态.
定律十:已经发现的问题不再是问题,没有被发现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。
比如,人们通常认为“新品开发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”。其实,通路销售中,新品开发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经销商赢利的需要。
定律十一:遇到问题时的本能反应,即使不是错误的,通常也是无效的。
世界上没有不假思索的简单答案,真正有效的答案往往在思维拐弯处。
比如,销售下滑怎么办?本能的反应通常是降价、促销、做广告。那么,销售经理们不
妨做下列思考:有谁不知道这样做呢?只要是正常的成人,就能想得到,这样的本能反应通常是无效的。
定律十二:承认问题需要勇气,解决问题需要智慧。
发现问题并不难,可是,由于问题的背后是责任和能力。因此,承认问题就变得困难
定律十三:处理问题的流程应该是:先救急,再追责。
定律十四:团队是成员之间彼此融合升华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。
一个真正的团队,必须是每个人“有求于”其他人,并且能够“贡献于”他人。也就是说,团队成员“要有配合”,并且“谁也离不开谁”。团队的组合形成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。
定律十五:一个有效的团队,能够实现一个诸葛亮领导三个臭皮匠胜过四个诸葛亮
定律十六:优秀团队总是不断出人才,要特别注意把人才送到优秀团队去锻炼,并注重从优秀团队选拔人才。
最佳培训是团队同化。在一个优秀团队耳闻目睹,胜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课程。团队领导耳提面命的工作指导是培训的最好手段。
定律十七:千万不要骂部下是一群笨蛋,否则,你就是个大笨蛋。
如果只有个别部下是笨蛋,责任可能在部下。如果所有部下都是笨蛋,责任一定在管理者。
定律十八:培训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,也不是部下的事,经理是培训的头号责任人。
人力资源部门只是培训的组织者,不是培训的责任部门。培训是每个管理者的基本职能,是管理者的份内工作。如果培训工作做得不好,别埋怨领导,也别埋怨人力资源部,要反省自己。
定律十九:培训最困难的不是改变人的思想,而是改变人的行为。
习惯无法通过培训解决,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管理校正解决。所以,讲师无法解决培训的终极问题,只有管理者只能“把培训内容变成企业行为”。
定律二十:培训并不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,相反,培训也许会加速员工跳槽。
当企业把培训作为对员工的奖励时,员工可能并不领情。如果员工经过培训后的成长速度超过上司和企业的成长速度,培训只会加速员工对企业和上司的不满,而不满会加速员工跳槽。
定律二十一:管理没有下不为例,只有以此为例。
正确的思路应该是: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,不折不扣地予以处罚,并且立下规矩:以此为例。
定律二十二: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——这是农业社会的用人观。现代商业社会的
用人观是:用人要疑,疑人可用。
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,在农业社会,这或许是可行的。因为农业社会的生存半径极小,
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极大。现代社会是一个人员调整流动的迁徙性社会,要判定一个人“不疑”的成本极高。
定律二十三:没有任何借口,或许正是无能管理者的借口。
“没有任何借口”这句话隐含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:组织的有效支持和上级的有效领导。离开这个前提,单纯要求下级“没有任何借口”,只是无能的领导逃避责任的借口。
定律二十四:如果部下没有执行力,一定是经理缺乏管理力和控制力。
执行力首先是个目标管理问题,即“执行什么”的问题。所有的工作都要有计划,所有的人都要有目标,只做计划该做的事,这是执行力的开始。
定律二十五:营销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标准化。
普通人认为营销是门艺术,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,难以复制。优秀的管理者视营销为科学,并且尽可能做到标准化。只有标准化的东西能够复制。标准化的东西才能让更多的人成功。
定律二十六:有传承才有积累,有积累才能长大。营销和管理需要传承,传承就需要纸上作业。
营销和管理靠什么传承?最常用的传承手段就是“纸上作业”。即所有的交易过程,行销记录都要以“纸上作业”的方式留下记录。
定律二十七:管理者最缺乏的能力通常不是计划能力,而是控制能力。
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,控制是管理的最后职能。控制是完成计划的保证。
什么是控制?控制就是当结果偏离计划时,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计划的实施。
定律二十八:成功的管理者通常是像外行一样思考,像内行一样做事。
上述这句话的基本含义是:在思维模式和决策方面要敢于突破创新,要不受传统思维的约束;在具体做事时要做得专业精细。
定律二十九:成功者不一定有高深的知识,但一定有独特的思维模式。
营销是一场竞争,竞争思维是“对手思维”,即首要考虑的不是自己怎么想,而是对手怎么想。诸葛亮总是智胜一筹,就是因为他的思维模式不是自我中心,而是“对手思维”,即根据对手的思维决定自己的策略。
定律三十:要想坐稳销售经理的位置,与其琢磨别人的心思,还不如让别人琢磨你的心思。
如果销售经理扮演“和稀泥”“和事佬”的角色,既要应付上级,又要应付下级,在他们之间周旋,甚至有时不得不放弃原则,最后的结果通常是谁也不满意。
(文章来源:万英会)
本文为转载,只限于分享行业信息之用,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。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